教通字〔2023〕15號
各學院: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綱要》等重要文件精神,進一步聚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特開展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請相關學院認真落實。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遵循高等教育教學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化理論基礎,突出科教融合,培養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具有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特質鮮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
二、主要舉措
(一)修訂范圍。全校所有2023年招生的本科專業(含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均需修訂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23年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是對2021年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學時學分比、課程平臺、各類學分比例的要求,原則上與2021年版保持一致。
(二)落實藝術教育新要求。依照《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綱要》(教體藝廳〔2022〕1號)文件要求,落實教育部要求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須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并落實2個學分方能畢業的規定。2023年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自然科學、人文社科、藝術及其他”等全校通識教育課程必須包含2個學分的公共藝術課程,構建面向全體學生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具體要求請詳見附件1。
(三)調整畢業總學分。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高效統籌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學分。創新人才培養班、卓越班及電子信息類專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總學分不高于168分;其他各專業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總學分合計在168-176學分之間(五年制200±2學分),各專業可按此要求自主確定本專業學生的畢業學分最低要求,同一專業類應相同。原則上,人文、經管、外語、法學類等文科類專業總學分為168±2學分,理工科類專業總學分不高于176學分。培養方案的修訂格式,請參見附件2中的“六、培養方案編寫內容”部分。
(四)優化第二課堂學分體系。我校第二課堂學分調整為必修8學分,包括國家安全教育1學分、大學生衛生與健康0.5學分、體質健康達標測試1學分、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1學分、心理健康教育課外實踐1學分、勞動教育2學分、創新創業實踐1學分、畢業教育0.5學分等。按照學校第二課堂管理辦法、創新創業學分認定轉換辦法,以學科競賽、科技活動與科研訓練、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成果申請學分。
(五)優化更新各專業課程體系。各學院應積極對標國內外一流高校課程設置要求,按照基礎性、前沿性、交叉性、寬廣性科學構建課程體系,確立前沿培養方向和特色培養課程,探索特色培養路徑和交叉融合,促進專業內涵建設,推進“四新”建設。各專業課程應按照OBE理念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堅持辦學特色、發揚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對標一流大學,優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等各環節,實現課程體系質量和水平的飛躍。
(六)課程及學分認定變更。
1.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屬性分為必修和選修,取消限選課,各學院根據學科特點確定方向性的專業選修課程群。
2.第二課堂中的《大學生創業基礎》調整為《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學分由2學分調整為1學分,開課單位及開課學期不變。
3.從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增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學分為3學分(含實踐1學分)。第二課堂中的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課外實踐調整為第一課堂學分,總學分由4學分調整為5學分。
4.第二課堂中的原《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創新創業實踐》調整為《創新創業實踐》,學分由1.5學分調整為1學分,開課單位及開課學期不變。原“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教學內容,納入德育教育考核及勞動教育。
5.第二課堂中的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調整為第一課堂1學分,開課單位及開課學期不變。
6.《大學生學習方法指導》課程修改為《專業教育與學習方法指導》,為第一課堂0.5學分,開課為專業所在學院專任教師。
7.鼓勵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或從事產品研發,實施導師制培養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班、卓越班及電子信息類專業,須設置1-2學分(必修)的科學研究訓練課程(科技文獻閱讀及科研訓練、科技文獻閱讀及產品研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學分由導師在第8個學期予以認定。
8.外語必修學分由9學分調為7學分。必修學分為《大學英語》2.5學分(第1學期)、《通用工程英語聽說》2.5學分(第2學期)、《英語應用文寫作》2學分(第3學期)。《大學英語口語》由必修調整為選修。
9.全校公共數學基礎課程《高等數學A(二)》由原6學分調整為5學分,《高等數學B(一)》《高等數學B(二)》由原5學分調整為4學分,《高等數學C(一)》《高等數學C(二)》停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A、B、C》合并為《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分為3學分。《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A、B、C》合并為《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學分為2.5。《數值計算A、B》合并為《數值計算》,學分為2.5。《運籌學B、C》《概率論與隨機過程》及《應用統計學》停開。《高等數學》為必修課,《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建議為必修課,其他公共數學基礎課程如《數值計算》《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等由各學院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自主設定為必修課或選修課。
10.學科基礎教育課程中的物理類、化學類、力學類、生物類、信息類、材料類課程要由學院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自主設定為必修課或選修課。
11.鼓勵成績優秀的學生選修研究生課程,建立相應學分認定機制。
三、工作要求
(一)學院高度重視。學院需高度重視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成立由學院行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專業負責人、教授組成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小組,確立本單位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思路、組織機構、以及制訂和落實具體工作計劃。
(二)學院形成修訂方案初稿。4月20日前,各學院組織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研、合理性論證,并于將論證后的培養方案修訂初稿(電子檔+紙質檔一式3份),提交至教務處教改科。修訂我校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方案的特殊要求,請詳見教務處文件《關于進一步優化我校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方案的通知》。
(三)學校組織專家論證與指導。4月25日前,教務處組織專家,開展人才培養方案論證。聽取學院關于本單位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的工作匯報,指導學院進一步完善培養方案。
(四)方案修改完善形成定稿。5月15日前,學院依照專家團隊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對培養方案做進一步修訂,并將培養方案最終稿(電子檔+紙質檔一式1份)交至教務處教改科。學院同步提交包含培養目標設定、修訂思路、修訂內容、專家論證意見等內容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總結(電子檔)和調研論證報告(電子檔)。調研論證報告請統合2021版培養方案修訂情況及修訂時的社會需求、用人單位調研等情況。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方案最終稿(電子檔+紙質檔一式1份)、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總結(電子檔)和調研論證報告(電子檔)請于4月26日前提交。
(五)新的培養方案審批定稿后,從2023級本科生開始執行。
(六)材料提交地址。紙質檔材料提交至教改科辦公室(一辦A104室),紙質檔材料需學院簽字蓋章。電子檔材料請以學院為單位提交至電子郵箱:jiaogaike2020@sina.com。
聯系人:劉老師;電話:85258562。
附件1.《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綱要》
附件2.《關于修訂長沙理工大學2023年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
附件3.《全校公共數學基礎課程設置一覽表》
教務處
2023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