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黃埔文沖為芬蘭 Containerships公司和德國 Nordic Hamburg 公司建造的1400箱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3#、4#船舉行命名儀式。該型船是我國首型雙燃料集裝箱船,裝備中船集團自主研發的船用雙燃料主機。
當天,兩船教母柳華女士、拉克森寧女士,芬蘭 Containerships公司董事會主席諾德施特姆,德國 Nordic Hamburg 公司董事長蓬塔,以及芬蘭 Containerships公司、德國 Nordic Hamburg 公司、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ABS美國船級社、德國駐廣州領事館、廣東芬蘭商會、漢堡港、TGE公司、WinGD公司等各方嘉賓60多人參加活動。兩名美麗的教母向新船行擲瓶禮,將兩船命名為Containerships Finn(芬蘭人號)和Containerships Balt(波羅的海號)。
黃埔文沖1400箱雙燃料集裝箱船是專門為波羅的海區域開發設計的支線集裝箱船,在經濟性和環保性上都有重大突破。采用先進的雙燃料系統,擁有ICE CLASS 1A級冰區加強符號,滿足SECA(硫排放控制區)排放標準,可裝載歐洲公路運輸最大尺寸的45英尺集裝箱。該船安裝的是新一代低壓共軌雙燃料主機、雙燃料發電機及雙燃料鍋爐,硫氧化合物、PM排放量幾乎為零,氮氧化合物比同工況低速機減少85%-90%,二氧化碳減少15%-20%,燃氣模式下無需任何后處理措施即可滿足Tier Ⅲ排放標準。
2016年6月,黃埔文沖、中國船舶(香港)航運租賃有限公司與芬蘭 Containerships公司、德國Nordic Hamburg公司在芬蘭赫爾辛基簽署1400TEU雙燃料集裝箱船新造船項目框架協議。2018年5月24日,該系列船1#、2#船命名。為了高質量交付該系列船,黃埔文沖集中最優資源,認真開展LNG系統安裝、調試、加注等方面技術攻關,全力克服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應用過程中的諸多困難,在各方和監造組的努力下,新船建造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據悉,該系列首制船正在緊鑼密鼓開展調試工作,力爭盡快完成LNG動力航行試驗并交船。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2011年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ROL)附則Ⅵ修正案,2016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域(ECA)航行時,氮氧化合物排放必須滿足Tier Ⅲ標準,即比Tier Ⅱ降低76.4%;硫氧化合物排放要低于0.1%。各國船舶為了滿足嚴格的排放標準,一種方式是采用后處理措施,如SCR,即對廢氣進行催化還原處理,從而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另一種方式則是使用天然氣燃料。由于天然氣的清潔性和低成本性,雙燃料船舶越來越得到國際船公司的青睞。
隨著國際社會對船舶排放的日益關注,綠色環保已成船舶制造的趨勢潮流,因此,該型船對于中船集團、黃埔文沖推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有著標志性意義,有利于我國搶先占領雙燃料船舶市場,更好地建設海洋強國、制造強國。
1400TEU首制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