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創新班)介紹
一、專業介紹
1、專業定位
建筑學(創新班)專業主要研究建筑物的設計原理、空間構成、材料技術及其在實踐中的創新應用,通過系統訓練建筑理論、歷史文脈、環境關聯及數字化技術,培養具備扎實設計能力、技術整合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專業人才。創新班采用"雙導師+項目制"培養模式,聘請學術導師與行業領軍人才組成導師組,實施貫穿五年的個性化創新培養。其應用涵蓋公共建筑營造、居住空間優化、景觀環境設計、歷史遺產保護及可持續城市更新等領域,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職業能力培養。設置"創新設計工作坊"模塊,與多家單位共建多個實踐基地。本專業主動適應國家城鄉建設行業和湖南地方經濟的需求,聚焦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理念,以"育人為本、人才集聚、交叉創新、服務融合、文化引領"的理念,培養"底色亮、能力強、善創新、敢擔當"的高素質復合型建筑類人才為目標,旨在培養具備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致力于推動城鄉協同發展,構建生態可持續的綠色人居環境,為城市更新與鄉村空間優化提供前瞻性設計策略和技術支撐。
2、歷史沿革
建筑學專業創辦于1995年,4年制;1999年改為5年制;2016年建筑學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獲得建筑學學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獲批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建筑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2019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建筑學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24年建筑學專業再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
建筑學專業創辦于1995年,4年制;1999年改為5年制;2016年建筑學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獲得建筑學學士學位授予權;2018年獲批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建筑學、土木工程專業碩士授予權;2019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建筑學專業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24年建筑學專業再次通過住建部專業評估;2025年首次開設建筑學(創新班),以“智能建造+可持續發展”為特色,開啟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新篇章。
3、師資情況
建筑學(創新班)的校內教師由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等學科的核心骨干組成,負責專業理論與設計課程的深度指導;同時聘請國內外頂尖學者定期授課,引入前沿學術理念與技術動態;行業導師團隊由知名企業高管、資深建筑師及工程師構成,全程參與項目實踐與創新創業指導,重點培育具備智能設計、可持續技術整合的復合型領軍人才。
二、專業特色
建筑學(創新班)課程體系以“項目驅動、學科交叉、技術引領”三大特色為核心,構建“學用一體”的全鏈條培養模式。在項目制教學框架下,所有設計課程均圍繞真實場景展開。課程體系深度打破學科壁壘,形成“建筑+”跨領域融合范式:理論線整合城鄉規劃、景觀設計、環境藝術等多學科知識,信息技術線貫穿BIM、建筑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等工具應用;通過“跨專業聯合設計周”與規劃、景觀專業協同攻關復雜任務,聯合政企校地資源搭建多學科實踐平臺。聚焦智能建造技術前沿,課程設置緊密追蹤行業變革通過“設計線-技術線-管理線”三軌并行的課程架構,培養具備城鄉更新策劃、智能技術整合與跨領域協同能力的復合型創新人才,為應對城市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需求提供核心支撐。
三、就業去向
建筑學(創新班)未來就業前景廣闊且優勢顯著:在國家“雙碳”戰略與城市更新行動驅動下,畢業生將在智能建造、綠色低碳、遺產活化等新興領域占據先機。依托“智能建造+可持續發展”雙軌培養特色,掌握BIM、數字孿生、碳計量等前沿技術,并獲注冊建筑師/規劃師與LEED AP雙證加持。就業方向覆蓋智慧城市建設、綠色建筑咨詢、歷史遺產再生等高端領域,部分畢業生可進入QS全球TOP50高校深造或跨國設計機構任職,成為兼具數字化技術整合能力、可持續設計思維與文化傳承使命的新一代行業領軍者。
四、主要課程
主要課程有創造性思維、建筑學概論、空間認知及藝術表達、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建筑構造、建筑設計初步、中國建筑史、建筑構造、建筑設計初步、外國古代建筑史
高等數學B、專題設計系列課程、建筑設計創作研究專題、BIM(建筑信息模型)、建筑機器人技術、數字孿生技術、Mapping工作坊、城市更新聯合工作坊、智能建造創新營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