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上午,為弘揚紅色建筑文化,展示智能建造技術前沿成果,充分展現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建筑學院于16號教學樓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紅色印記·智筑未來”的科技活動周特色科普活動。本次活動迎來了一群可愛的 “小客人”——長沙理工大學附屬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建筑學院副院長吳荻子、黨委副書記肖義慧、城鄉規劃系主任賀鵬以及學院學工辦王宇霖老師的帶領下,小朋友們開啟了一場充滿新奇與趣味的建筑科技探索之旅。
活動首站聚焦前沿建造技術。在學院智慧設計-建造體驗營的核心場地——數字建造實踐中心,實驗中心副主任馬成也老師化身 “科普講解員”,以生動語言為孩子們打開科技之窗。小朋友們不僅觀看了精彩的科普短片,更近距離驚嘆于機器臂在程序指揮下精準、靈活地操作磚塊進行“機器人砌筑”,數字建造技術的神奇力量清晰展現在他們眼前。馬成也老師的耐心講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們初步認知了這些先進的科技成果,化抽象科技為具象感知,讓未來智能建造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然萌芽。
接著,小朋友們來到模型室,參觀紅色建筑模型主題展。王宇霖老師擔任此次展覽的主講人,他生動向小朋友們介紹一個個紅色建筑模型,帶領孩子們認識這些模型所代表的經典紅色建筑,如長沙烈士公園、新民學會舊址等。直觀的模型讓孩子們跨越時空,觸摸到建筑背后的故事與精神。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小朋友們一起動手將激光切割板拼湊成飛機模型。在建筑學院老師以及本、碩學生的悉心協助下,小朋友們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模型制作中。經過一番思考和努力,一架架象征夢想與飛翔的小飛機在他們手中誕生,成功的喜悅洋溢在每個孩子的臉上。這份親手完成的科技小作品,也作為此行特別的紀念禮物送給孩子們,并被他們珍重地帶回去。
此次建筑學院科技活動周特色科普活動,將科技知識與建筑文化相結合,以趣味互動方式,在最富好奇心的童年來一次“科技啟蒙”,激發孩子們對工程與創新的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大學教育資源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的理念。建筑學院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將科技的種子撒向更廣闊的天地。
(文/萬婷婷、王宇霖 圖/萬婷婷 一審/吳荻子 二審/肖義慧 三審/熊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