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主題
同創綠色能源,共守綠水青山。
二、內容要求
賽道一:緊扣活動主題,主要內容涉及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海洋能、天然氣水合物、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技術、儲能等科技作品,包括實物制作(含模型)、軟件、設計等,體現新思想、新原理、新方法及新技術。
賽道二:在當前電力市場化改革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不斷提升。大賽利用虛擬仿真技術,對可再生能源企業的商業模式設計、市場營銷管理、電力市場交易的過程進行模擬決策對抗,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入掌握和運用企業經營管理及決策知識,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三、參與方式
3.1 賽道一
1.參與對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港澳臺,不含在職研究生)。參賽者必須以團隊形式申報參加,團隊分為本、專科生團隊和研究生團隊,其中有一位本科以上學歷者的團隊視為研究生團隊。每隊不得超過7人,可聘請指導教師1-2 名。
2.作品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計,并按要求準時上交參評作品,未按時上交者作自動放棄處理。申報書和說明書等模板可通過可再生能源學會官方網站www.cres.org.cn,或關注可再生能源學會微信公眾號cres2017下載。
3.作品評審:專家委員會將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2019年修訂)》等規定,對科技作品進行初審和終審,并提出獲獎名單。
3.2賽道二
1.參與對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含港澳臺,不含在職研究生)。參賽者必須以團隊形式申報參加,團隊分為本、專科生團隊和研究生團隊,其中有一位本科以上學歷者的團隊視為研究生團隊。每隊不得超過4人,可聘請指導教師1-2 名。
2.全程比賽將使用電力企業經營決策虛擬仿真模擬平臺(SIMPOWER)系統。
3.根據報名隊伍的數量劃分為若干個市場,每個市場有10個左右的團隊參與市場競爭。各參賽團隊經營一家虛擬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隊員根據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對該企業每個虛擬年度的經營做出一系列的決策,與同一市場的其他虛擬企業競爭。
4.各參賽團隊的決策通過企業經營模擬軟件系統處理后,以股東累計回報作為最后的評判標準。
5.大賽分初賽和決賽2個環節,初賽包括在線模擬決策和團隊介紹,經過選拔后進入決賽。決賽由在線模擬決策和現場商業演示組成,在商業演示環節,資深名校評委和企業高管將對學生演示進行提問和點評。
四、日程與安排
4.1 賽道一
1.報名:2020年10月20日前,各高校將加蓋單位公章的《參賽報名表》(附件1)電子版發送到組委會聯系郵箱:sutkezaisheng2020@163.com。(注:參賽報名表由學校統一發送至郵箱,無需項目團隊提交)
2.作品提交:
請各參與單位或個人填寫科技作品申報書、說明書(附件2、3),使用“參與組別+學校+姓名”的方式命名文件夾,并以電子郵件形式,于2020 年10月25 日24:00 前提交至郵箱:sutkezaisheng2020@163.com。
3.初賽:擬定于2020年11 月10-25 日期間,專家對作品開展網上初評。
4.決賽:在網上舉辦全國總決賽,即作品終審和決賽,初步決定參賽選手和專家進行線上會評方式進行。決賽時間定于2020年12月4-7日。
5.以上日程安排和決賽評審方式為初定計劃,隨疫情變化可能會有調整,敬請多關注大賽QQ群的發布信息和通知。
4.2 賽道二
1.報名:2020年10月20日前,各高校將加蓋單位公章的參賽團隊《參賽報名表》(附件4)電子版發送到郵箱:lvsenengyuan2020@163.com。(注:參賽報名表由學校統一發送至郵箱,無需項目團隊提交)
2.比賽平臺:比賽平臺網址為http://ncepu.cesim.cn。
3.初賽:擬定于2020 年11 月10-25 日期間,包括2輪熱身賽和6輪正式比賽,每個回合的決策周期約為一天,參賽隊伍可在任意支持上網的場所完成決策。
4.決賽:在網上舉辦全國總決賽,分在線模擬決策和商業演示,初步決定參賽選手和專家進行線上評選方式進行。決賽時間定于2020年12月4-7日。
五、獎勵設置
大學生優秀科技作品獎設特等獎(可空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每年獲獎數量,特等獎不超過有效申報總數的1%、一等獎不超過有效申報總數的5%、二等獎不超過有效申報總數的10%、三等獎不超過有效申報總數的20%。獲獎者給予榮譽證書。
六、聯系方式
1.大賽聯系郵箱
賽道一:
賽道二:
lvsenengyuan2020@163.com
2. 大賽聯系電話
賽道一:
梁老師13840484127(微信同號);張同學18840179859
賽道二:
張老師15901262728(微信同號)
3.2020年可再生能源大學生科技競賽QQ群號:875641113
2020長理第三屆可再生能源競賽校內QQ群號:1032151250
教務處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