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會計學會、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主辦,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承辦的“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在金盆嶺校區經管大樓100報告廳舉行。本次大講堂邀請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張敦力教授,圍繞“財務的未來:無人財務與人人財務的對立統一”展開深入探討。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彭新宇及140余名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講座由學院副院長王治主持。

講座伊始,張敦力從生活中的溝通問題切入,由淺及深地引出財務的本質問題,分別從兩方面剖析財務的本質,其一為:財務是做什么的?其二為:“財、會、審”之間有何關系。張教授強調,財務是發現和創造財富,并通過資源配置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和長遠發展。財務是制度安排,需企業全方位培養人才,明確未來崗位方向,為組織創造價值。另外,張教授還闡釋了“財、會、審”分別在公司職位、職能以及學科地位等方面的區別與關聯。

隨后,張敦力指出,數智經濟使無人財務成為可能。在數智經濟的大環境下,各組織建立了人機合一深度交互的決策機制,兩者聯合推動財會工作的效率與準確性。對此,張教授引出“AI+HI=IA”這一觀點,詳細分析了AI與HI之間的區別,說明了AI主要是依據相關關系,而HI更注重因果關系和直覺判斷。他強調,人工智能雖是大勢所趨,但其僅是工具,財會人員應扎實自身的專業知識,跟隨技術發展潮流積極學習相關技術,完成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避免落入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境地之中。

最后,張敦力提出,無人財務的前提是人人財務,并且詳細闡述了其原因。其一,財務是涉及所有人員和所有業務的,它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因此,想要實現無人財務就不是財務部門一個部門的責任,其要求所有部門、人員都懂得財務規則。其二,財務對于企業的貢獻衡量總體上可以看待為: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技術越進步,會計越智能;會計越先進,社會越發展。張教授還對財務管理轉型升級做出了相關說明,強調應從財會人員、業務伙伴和價值伙伴三方面著手。
講座尾聲,王治總結指出,本次講座從生活工作問題入手,剖析財會本質,探討財務管理與會計的區別。結合人工智能發展,指明未來財會方向,闡述無人財務與人人財務的對立統一關系,強調兩者應互補共同發展。期待師生以此次講座為契機,汲取會計名家深邃的思想與智慧,為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啟發和思路。至此,本次MPAcc會計名家公益大講堂圓滿結束,
(文/湯梓榮 圖/譚婕 一審/朱銳 二審/王治 三審/彭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