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造全民族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的新高度
新世紀之初,我們黨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18年過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篇指導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具有新而實的鮮明特點。一方面,《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時代,深度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煉這些年來公民道德建設實踐的新經驗,同時密切關注新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公民道德建設的新課題,對公民道德建設作出了新部署。另一方面,《綱要》中貫穿求真務實的精神,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在抓準、落實上下功夫,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以及道德教育、實踐養成、網德建設、制度保障、組織領導等逐一作出了明確具體的闡述,清晰回答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建什么、如何建等關鍵問題,具有鮮明的指導性和操作性。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風貌。認真學習并切實將《綱要》的要求和部署落到實處,化育神州浩蕩時代新風,是我們這個民族成就新的文明、實現偉大復興的要求,是中華兒女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需要。
將《綱要》落到實處,需要聚焦主題。在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中,人是唯一的主體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要依靠的,是所有中華兒女都努力成為復興使命的擔當者、不忘初心的新時代奮斗者,即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時代新人之“新”,不在長幼之分、職業之別,核心在于具有在新時代為民族復興大業作貢獻的良好素質。推動新時代的公民道德建設,主題即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綱要》正是對“育新人”這一新時代戰略要求的積極回應,文中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重點任務、著力點等的清晰勾勒及明確部署,是從公民道德建設的角度,對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素質發展要求的具體展開。在《綱要》的貫徹落實過程中,聚焦培養和造就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一主題,要求我們下足“著力”的功夫,也做好“聚力”的文章。就“著力”而言,即要圍繞“育新人”的主題,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引導人們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校準價值坐標,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促進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密團結在一起,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就“聚力”而言,即在公民道德的建設中,方方面面的實踐展開,都要時刻存有清晰明確的“主題意識”,始終看得見“人”、指向于“新人”的建設,不流于形式,不騖于虛聲;要使“育新人”成為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各方面建設力量凝匯合力的交匯點,使各種建設舉措始終能夠以“新人”的建設為中心而守正創新、富有活力,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涵養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強大主體力量。
將《綱要》落到實處,需要扣緊主線。《綱要》指出,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這一概括,揭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綱要》文本、在《綱要》落實中的主線意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就實質而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道德建設領域的具體轉化和豐富展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過長期奮斗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景之所以能夠越來越清晰可感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立人之德、健黨之德、興國之德、強族之德的堅定追求與積極踐行。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不同領域,都應自覺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主線展開豐富的建設實踐,以這一主線引領貫穿、整體協同,共同聚力于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培養和造就。在學校,要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全過程,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有效傳授給學生;在家庭,要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在社會,要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樹立鮮明時代價值取向,彰顯社會道德高度;在網絡空間,也要自覺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讓科學理論、正確輿論、優秀文化充盈網絡空間,讓正確道德取向成為網絡空間的主流;在各種法規制度、公約民約等的建設中,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內在的靈魂。總之,要通過這些豐富具體的實踐展開,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范,有機融入公民道德建設各方面、全過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貫穿教育、融入制度、化于環境、潤進人心、見諸行為,成為我們新時代的價值引領。
將《綱要》落到實處,需要做好主體。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面向所有公民,是一項共享的事業,也貫穿著共建的要求。社會有機體的每一方面、每一領域、每一層級、每一分子,都是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力量,都應擔負好主體應盡的職責。《綱要》對公民道德建設中不同類型的主體,都做出了明確的職責規定,提出了明確的履職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擔負起公民道德建設的領導責任,將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局工作謀劃推進,有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統戰、政法、網信、經濟、外交、教育、科技、衛生健康、交通運輸、民政、文化和旅游、民族宗教、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黨政部門,要緊密結合工作職能,積極履行公民道德建設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各民主黨派和工商聯,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各級文明委和黨委宣傳部要切實履行指導、協調、組織職能,統籌力量、精心實施、加強督查,抓好工作任務落實。這些部署和要求,以具體的規定而非普遍性、籠統性的號召和鼓勵,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領導、組織、協調、督查等方面的主體及其職責,將我們黨一直以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齊抓共管的理念與要求予以了制度性轉化。《綱要》還對不同戰線、群體、領域等參與、服務、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如要求文藝創作要自覺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文以載道,文以傳情,文以植德;新聞輿論工作要自覺把正確價值導向和道德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新聞報道中,體現到娛樂、體育、廣告等各類節目欄目中,發揮好成風化人、敦風化俗的重要作用。在努力將這些要求落到實處的同時,我們還應在社會全員中普遍增進人人都是公民道德建設主體的認識和觀念。不論處于何種職業、哪個崗位、什么領域,每一個公民都應是公民道德實實在在的踐行人,都應自覺遵循社會公德、恪守職業道德、弘揚家庭美德、錘煉個人品德,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在網絡中做一個好網民。有了公民道德建設主體自覺的普遍增進,便一定會達到我們全民族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的新高度。
(作者:沈壯海,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2019年11月22日)
鏈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122/c40531-3146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