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齊開!9月17日 17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正式開通!
成都地鐵17號線二期
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
將于
2025年9月17日上午10:00
正式開通初期運營!
便捷!
雙線穿城,實現市區快速通行
17號線二期是一期工程的延伸線,起于機投橋站,止于高洪站,貫穿中心城區西南至東北方向,全長24.76公里。線路以“穿越老社區、便捷老城區、構建地下藝術空間”為建設理念,使老城區出行更加便捷,實現了“建一條地鐵、興一片城市、暖一方民心”。線路串聯起城市多個客流密集區,18座車站中,有6個站為換乘站,與5條線路實現便捷換乘:
龍爪堰站—地鐵7號線;
省骨科醫院站—地鐵5號線;
人民公園站—地鐵2號線;
紅星橋站—地鐵3號線;
建設北路站—地鐵6號線;
二仙橋站—地鐵7號線。
10號線三期是一二期工程的延伸線,起于人民公園站,止于太平園站,全長5.87公里,為中心城區居民與機場間旅客提供便捷的軌道交通服務。此次10號線三期開通運營范圍為武侯祠站-太平園站,剩余2個車站(文翁石室站、人民公園站)待具備開通條件后盡早開通。
隨著17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兩條新線的開通,成都地鐵全線網將新增7座換乘站,這將進一步完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體系,服務沿線重點功能區,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提升成都地鐵網絡的通達性,方便沿線區域市民出行,提高城市通勤效率。
舒適!
全齡友好,打造出行新體驗
成都地鐵始終秉持“以客為尊,用心服務”理念,持續推動服務升級。17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兩條新線以乘客視角優化導向點位布局與版面設計,在部分車站增設出入口門匾電子屏,在部分換乘站增設多媒體站臺屏,實時顯示車站導向信息、首末班車時間、列車運行狀態等內容,進一步提升智能服務水平,為乘客提供更清晰、舒適的視覺體驗。
此外,兩條新線均采用高低位開放式客服中心,并配備自助票務處理機,衛生間設置兒童洗手池,母嬰室內配置嬰兒護理臺和獨立哺乳室,積極響應不同群體的出行需求,著力構建全齡友好出行環境。
在行車組織方面,兩條新線也考慮了乘客的出行便利性與效率,具體首末班車時刻表如下:
17號線二期開通后,九江北站首班車時間為6:10、末班車時間為23:00,高洪站首班車時間為6:10、末班車時間為23:00。采用九江北站-高洪站、九江北站-機車廠站大小交路運行。
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開通后,武侯祠站首班車時間為6:10、末班車時間為23:05,新平站首班車時間為6:00、末班車時間為22:40。采用武侯祠站-新平站、武侯祠站-花橋站大小交路運行。
隨著兩條新線的開通,全線網將新增多座換乘站,計費路徑將有所變化,線網部分站間的最短路徑將會縮短,2000多個站間票價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市民地鐵出行更實惠。
創新!
技術賦能,成果攬獲專利獎項
17號線二期與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的建設不僅是城市軌道的延伸,更是技術創新與安全攻堅的集中體現。自開工到建成通車,兩條線路共獲得4項發明專利和29項實用新型專利。
17號線二期工程是采用8.6米大直徑盾構機穿越中心城區的軌道交通工程。盾構隧道沿線道路狹窄,周邊建(構)筑物密集;盾構隧道穿越重要河流12次、市政橋隧14次、運營地鐵線16次、運營鐵路10次、遷改各類管線200余處。在下穿既有地鐵線路時,最近垂直距離僅1.2米,以“微創手術”級的精準控制實現安全穿越,多項工藝達國際先進水平。項目還創新應用了盾構機智能防控系統、北斗毫米級監測技術與實時智能注漿調控,成功攻克了極近距下穿既有線路及老舊建筑群等難題。
10號線三期(武侯祠站-太平園站)深度應用了BIM技術,顯著提升了建設質量和效率,紅牌樓至太平園區間盾構月平均掘進指標超290米。在武侯祠站建設過程中,由于周邊建筑物密集、道路狹窄、管線復雜,施工難度極大,建設團隊先后優化了7次施工方案,累計實施路口倒邊50余次、動態調整圍擋近700次,最大程度較少對周邊市民出行的影響。
建軌道就是建城市,通軌道就是通生活。本次開通的兩條新線,不僅是交通線,更是發展線、藝術線和民心線。下一步,成都軌道集團將持續踐行“人民地鐵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全力兌現廣大市民乘客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待,以軌道與城市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成效,為推進文商旅體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軌道力量!